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工作提质增效,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云南省大学生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评选,从全省81所高校中评选出10所示范学校。为充分发挥大学生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现推广经验和成效,供各校交流借鉴。
云南农业大学立足行业特色和学校实际制定劳动教育、耕读教育实施方案,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同,劳动教育与耕读教育协同推进。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和劳动教育、耕读教育系列选修课,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线下与线上有机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校内农场、农耕文化博物馆和鸡文化博物馆等场所劳动育人功能,科教产教融合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强化协同育人;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劳动教育江南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水平和能力;将每年5月设立为劳动月,结合节气和农时农事开展专业生产劳动实践与耕读教育,校院联动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品牌活动。形成了以“农”为鲜明底色的劳动教育特色,学生劳动素养、育人成效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大学生耕读教育与“劳动月”主题活动之插秧
学校自2020年起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已开展劳动实践165893人次。一是构建“1+2+N”劳动教育管理体系,即成立1个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2个学分,出台2个制度,“N”个部门协同推进,开展N个劳动实践;二是推行“劳动清单”制度,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社会实践劳动、志愿服务劳动、专业生产劳动、五一劳动月主题教育活动、劳动教育项目大赛等多种活动,分层分类开展各类劳动实践;三是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课程联动闭环管理,建立劳动成果档案。四是开展特色劳动教育项目,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研室和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利用国家语言文化基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宣讲活动。
民族医药江南最新官方网站下载 教师带头在芳香植物园劳动教育基地开展植物种植劳作
厚植绿水青山 提高生态意识 彰显西林特色 建设美丽中国——永椿计划
学校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永椿计划”为抓手,打造具有林业大学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强化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和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农爱农人才。一是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至少种植一棵树,了解苗木培育过程,独立完成种植、养护等,培养学生“识林、知林、兴林、爱林、思林、传林”的情怀。二是搭建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270个,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年参与学生数9000余人次。三是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作用,组织开展“五一劳动周”主题活动,推动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有机融合,将志愿服务劳动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学生在校期间须参加不少于60小时的志愿服务劳动(专升本学生减半),每年参与师生超过4000人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20万小时。
永椿计划现场
昆明理工大学推出多项劳动教育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一是成立正处级素质教育中心,负责劳动教育。制定了“昆工系”劳动教育方案,并在本科江南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环节设立劳动教育类的必修课、慕课和选修课,同时在学校建立10个劳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二是利用校区大面积梨园优势,开展“劳动月”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果树灌溉养护、刷白、果实采摘等集体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三是将全校划分出25个校园劳动“责任区”,制定年度劳动实践计划,组织各江南最新官方网站下载 学生每周在“责任区”开展一次集体劳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昆明理工大学开展劳动教育
学校确立“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正确劳动观点、热爱劳动、潜心学习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多措并举推进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出台《云南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打造“通识教育必修+通识教育选修+专业核心+综合实践”特色课程群;依托9+N个固定+流转实践基地,搭建生活+、专业+、行业+、公益+劳动教育平台,构建常态化实践为主体,暑假“三下乡”、寒假“返家乡”为两翼的长效育人机制。至今,3万余名学生聚焦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文化艺术传承,撰写报告上万篇,拍摄短视频百余部;875名师生对云南42个县、350个行政村、9048个农户开展乡村社会大调查;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立项“专创”劳动实践项目3036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国奖24项;近三年来,生均实践达86.68学时,获国家级媒体报道50余次,劳动育人成效明显。
文化艺术传承——非遗陶艺体验
学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课程教育为主要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新体系。一是通过创建“云南师范大学劳动教育平台”、实施劳动教育实践学分认定、分享劳动教育心得等,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至今,学校通过平台发布4183场劳动教育活动,参与学生181904人次。二是通过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建立劳动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课程由理论与实践组成,理论课依托第一课堂,选课人次达13857人次;实践环节依托“劳动教育大数据平台”第二课堂完成。三是通过课外校外活动、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习基地、校园文化建设、科研项目合作等,开展多方位、多维度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创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格局。
参加通海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观摩培训会
学校遵循“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理念,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抓手,通过理念撬动、宣传促动、行动驱动、教研推动、部门互动,初步形成了具有云南财经大学特色的劳动教育育人模式。一是紧密结合劳动教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形成了以实地调查为主的劳动教育模式。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有机融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社会实践劳动,组织4000余名学生参与贫困山区入户调查,培育一批懂基层、爱基层的时代新人。二是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与实践体验课程”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群,8000余名学生参与劳动教育与师生健康中国健康课程、健康知识普及、急救教育、防病教育、“工匠进校园”等系列活动。
青年学生团队赴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地区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质量调查评估劳动教育
学校拓展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打造冶金铸魂、党建育人品牌项目,将劳动教育列入国家“双高”建设任务,构建“三年不断线”劳动教育机制。一是以课程设计为先导。挖掘、归纳、总结劳动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在思想政治课、专业课中体现劳动教育元素。二是以实践基地为依托。建设一支由“任课教师+云岭工匠”构成的专业型、复合型、专家型高水平师资队伍,建成10个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三是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开展“融入式”校企合作,形成校内校外相互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四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三下乡”“技能文化月”等活动,深入省内外进行劳动教育实践,承办国家级及省级职业技能赛事。五是以“第二课堂”为平台。与安宁市教育体育局合作,纳入安宁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链条式育人模式。
学校聚焦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实现劳动教育全覆盖,构建“三三三”模式,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见效。一是“三结合”培养劳动意识。将张桂梅精神、劳模精神与日常学习相结合,抓实劳动思想教育;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协同培养劳动意识;将劳动教育公共课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延伸劳动教育内涵。二是“三统一”培养劳动习惯。一节课1分钟课堂劳动,留下干净座位;一天10分钟宿舍劳动整理,内务保持卫生整洁;一周1小时校园劳动,创造美丽校园环境。三是“三阶段”培养劳动能力。一阶段,大一年级以养成个人卫生习惯为目标,培养“服务自我”能力;二阶段,大二年级以打扫公共卫生为任务,培养“服务他人”能力;三阶段,大三年级以专业实习实践为抓手,培养“服务社会”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以专业实践课程为抓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
学校以树立学生正确劳动观为核心,协调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四方力量,创立“理论江南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校内外实践+榜样教育”三措并举江南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模式,健全理论江南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评分、二课积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三类评价机制,推动劳动教育走深走实。一是通过在大一年级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开展以五一劳动周主题活动、劳动榜样专题讲座等活动,在师生中广泛宣传普及劳动理论教育。二是通过在校园内划分劳动区域,分班级分时段开展劳动实践,布置假期家庭劳动作业的形式,组织全校学生参与,锻炼学生日常劳动能力。三是通过开放实验实训场所和组织学生到企业参与一线生产实践的方式,强化学生职业劳动能力,截至目前,共有359名学生获得国家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
学生在矿井进行职业劳动
来源:省委教育工委学生工作部
编辑:王世赋
发布教育权威信息,解读教育最新政策,展示教育新近成果,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回应社会民生关注——“云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教育新闻、领导讲话、文件通知、政策解读等新闻和政务类信息发布。关注办法:微信平台搜索公众号“云南省教育厅”,或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